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,充分认识审计质量的重要性,加强审计质量控制、规范审计行为,提高审计质量水平是审计机关奋斗的目标,是维护审计机关权威的重要手段,是审计事业持续发展的保障。
一、审计质量含义
审计质量是指审计组织从事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,具体到基层审计来讲,可包括日常审计工作质量和所实施的各审计项目质量。
基层审计质量控制则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实现审计目标、规范审计行为、明确审计责任,而采取计划、制约、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总称。通过控制确保审计质量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。审计质量控制可分为项目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控制。
二、影响基层审计质量的因素
(一)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项目质量的整体水平
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学历水平普遍不高,第一学历为大专的比重较高,所学专业与审计相关的不多。加之近年工作任务加大及审计经费短缺等原因,基层审计人员参加审计业务培训学习的再教育机会少,审计人员知识难以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新,面对没有接触过的行业审计或项目审计任务,审计人员不得不边干边学,在审计实务中提升业务水平,系统性知识接触不够。缺少经常性的业务培训,不仅给审计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,也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直接因素。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,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,包括政治和业务素质、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高。
(二)审计方式方法的滞后严重影响着审计效率的提高
新形势下审计工作不再像传统翻阅手工账簿一样,而是更多的运用新技术、新手段,这就不仅要求具备基本的审计和财会等相关知识,而且必须具有较高的法规政策水平;不仅要有专业胜任能力,还要求有较好的组织、协调和应变的领导能力。
(三)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,客观上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
一般情况下,基层审计机关一线审计人员数量仅占全部人员的60%左右。由于业务量逐年增大,而审计力量相对不足,已制约了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和审计质量的提高,特别是近年来省、市临时交办的审计任务越来越多,基层审计机关自定审计项目的数量及现场审计时间不得已逐渐压缩,为了应对考核,审计人员疲于完成审计任务,客观上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。
三、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
(一)人员素质参差不齐,审计力量不足制约审计质量的提高
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审计署、省、市审计机关存在着不小的差距。
从年龄结构看,有些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现象,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编制少,审计干部出口不通畅的影响,只有在有人退休的情况下,才能招收新的审计人员,因此审计人员的流动性较差。年龄结构不合理给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带来不小的影响。
从知识结构及审计经验的结合度来看,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存在审计经验与知识更新速度不匹配的矛盾。当前,年龄较长的审计人员虽然从事审计工作年限长,财务审计经验较丰富,但是在新的形势下,审计工作越来越复杂,对审计人员的知识要求不再局限于财务方面,执行政策落实、基建、法律、计算机等知识都是审计人员应必备的,只有成为复合型审计人才才能不断提高审计质量、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。
(二)审计成果利用率较低,影响着审计效益的发挥
目前,审计成果利用率低,具体表现为一是审计成果本身的质量和水平不高,难以引起政府领导及被审计单位的重视。一般而言,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组按照审计发现问题提出几条审计建议,要求被审计单位整改,如被审计单位采纳了审计建议就视作审计成果被利用了,而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建议较多的是停留在财务处理、内部管理等方面,很少有针对体制、机制等宏观方面的建议,无法引起党委政府和被审计单位的重视,审计成果利用的层次较低。二是基层审计机关没有建立起相对长效的跟踪式督促整改机制,对后续的整改监督不严,导致审计成果的利用率低。审计机关按照规定在一定的时限内要求被审计单位整改,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回访,对于那些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整改完成的事项,审计缺乏后续的跟踪和监督,往往存在回访时被审计单位表个态、最终不落实的情况,审计成果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,影响了审计的质量。三是被审计单位审计意识还不够,个别领导干部仍然存在审计部门是“找麻烦,查问题”的不正确意识,并未将审计保护干部,规范财经行为的职能充分认可,导致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及建议得不得重视,影响审计质量的提高。
(三)对于执行审计程序规范性不够,缺乏有效监督
审计工作不规范,对审计质量的控制和加强存在很大的影响。由于缺乏对执行审计程序的再监督,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随意性较大,各审计程序的深入程度由审计组自主决定,主观性较强,比如,审前调查简化甚至省略,审计方案编制过于简单,电子数据采集可有可无,审计底稿编写不详细,审计证据提取针对性不强等直接影响了审计的深度、效率和效果。
四、加强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建议
(一)加强基层审计干部队伍建设,提升审计干部履职能力。
基层审计机关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,一要积极与本级政府部门沟通协调,尽可能增加人员编制,充实审计力量,缓解审计压力。二要加强业务培训。采取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的方式,可以采取本单位业务较强的干部开展讲座、邀请上级审计机关业务骨干、审计能手交流学习,或者选派本局业务骨干到专业院校进修等方式,从多方位、多学科、多门类开展业务培训。加快审计人员知识更新步伐,提高审计人员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;二要注重工作实践,提高实战能力,坚持开展“以老带新、以强带弱”,采取以老带新、以新促老、互帮互促、结对提高,大胆地将新手派到审计一线锻炼,使他们的实战技能在工作实践中得到提高,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实战能力。
(二)加强审计权威性,提升审计成果利用率
一是加强对外宣传力度。坚持把审计宣传放在重要位置,强化审计监督作用的影响力,促进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。同时将重大投资项目、重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、难点、疑点问题的审计结果,通过工作简报和新闻媒体向社会适度公开,借助舆论和社会实施监督,增强审计执法的威慑力。二是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立足于审,着眼于帮,力求对被审计单位从制度上、机制上提出改进建议,把审计处理处罚与促进改革、完善制度等服务性工作有机结合,提升审计成果利用。
(三)加强审计全过程管理,进一步规范审计程序。
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与程序。加强审计全过程管理,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根本保证。一是精心部署、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。对所有审计项目,都要做充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,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,掌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,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。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,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、审计重点进行审计。三是关注审计证据与相关工作底稿的逻辑关系。注意是否存在相关审计证据、工作底稿不能全面反映审计情况的现象;力争做到从微观入手,把问题查深查透。四是注重原因分析和审计建议的相关性。注意基于审计证据的原因分析是否透彻、深入,是否能准确表达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,坚持把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结合起来,立足于完善体制、健全监管、规范秩序,确保审计建议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,实事求是、积极慎重地作出审计评价及审计处理意见。五是强化审计项目质量审理。按照新的国家审计准则要求,实施审计项目质量审理制度,从审计程序、项目实施过程、审计报告等各个环节对项目审计质量进行控制。